揭秘“瘢痕针‘’里有什么?
2023-04-04
病理性瘢痕主要有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,临床表现为局部隆起的粉红或紫红色肿块,伴有瘙痒、疼痛、感觉异常等,不仅影响美观,还可导致局部功能障碍,给患者造成极大困扰。近年来,瘢痕内药物注射(以下简称瘢痕针)因操作简单、损伤小、疗效佳,广泛应用于临床,那瘢痕针的主要常见药物都有哪些呢?
1、 皮质类固醇药物(曲安奈德、复方倍他米松等):可减轻皮损局部炎症反应,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、减少胶原合成、增加胶原酶活性、促使胶原降解使瘢痕组织萎缩而改善局部外观及功能。
2、 抗肿瘤药物(5-氟尿嘧啶、丝裂霉素C、博来霉素等):可抑制细胞分裂,阻止细胞生长,抑制胶原前体的分泌和胶原的交联,从而达到治疗瘢痕的目的。
3、 A型肉毒毒素:可通过麻痹肌肉组织持续降低肌肉和皮肤张力,抑制瘢痕形成;可减少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性刺激,降低瘢痕增生程度;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,防止胶原过度沉积;还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,进而抑制瘢痕形成。
病理性瘢痕虽属临床常见的良性疾病,但瘢痕反复破溃不愈亦可诱发癌变而危及生命,故应及早干预,临床上常采用2-3种药物联合注射治疗,还可联合手术疗法、放射疗法、激光疗法、压力疗法及药物外敷等一种或多种方案,在追求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。
供稿 | 瘢痕整形门诊 孙婷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