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报道
当前位置
主页 > 健康宣教 > 活动报道
“三伏”将至,防暑先行
2019-09-20
       夏至后不久,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就要到了,也就是民间百姓常说的“三伏天”。天文专家表示,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2日,7月12日至7月21日为“初伏”,7月22日至8月10日为“中伏”,8月11日至8月20日为“末伏”,共计40天。
       “三伏”将至,回想2018年我市的酷暑天气,医护人员被浸湿的白大衣记忆犹新。所谓防大于治,面临即将到来的“三伏”天气,先行防暑,了解防暑常识,做好预防保护,是保障人身安全、减少高温所带来危害的重要途径。总结去年的临床经验,高温所带来主要体集中在以下几种人群:
1.高龄人群:日本研究表明,在这同一高温环境下,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,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,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出汗,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。75岁的高龄老人与65岁的老人相比,前者的体温调节功能较低,体温上升是前者两倍,由于老年人身体调节功能比较差,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,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,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,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,进而引发中暑。
除自身因素外,老年受“怕风、怕凉”等传统观念影响,拒绝对“空调、电扇”等降温工具的应用。也是老年人中暑发生的重要因素。
2.卧床人群:长期卧床人群,因生活不能自理,对自身感觉表述不清,家属在照顾病人过程中总担心“感冒”,门窗紧闭,身盖大被,殊不知中暑可导致基础疾病恶化,甚至严重者多脏器衰竭,并最终导致死亡
3.婴幼儿童:由于婴幼儿体温的调节中枢尚未成熟,汗腺发育还不成熟,再加上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,产热比成人要高,所以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,自己调节的能力还很差,适应能力也差。还有就是,宝宝的皮肤表皮比较薄,血管分布比较丰富所以很容易就会受到外界高温环境的影响,所以婴幼儿童更易中暑。
4.高温作业或运动强度过大的健康人群,有可能脱水,更易中暑。
5.除此以外,年龄、肥胖、发热、心脏病、精神病、血液循环不良等因素也都可能诱发中暑。临床发现,睡眠不足、过度劳累、精神紧张也是中暑高危因素。
      那么如何预防高温中暑,大连第四人民医院内一科刘颖主任提醒大家:
1.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,避免待在潮湿闷热环境,要保持房间通风。如果已经有了中暑症状,要及时转移到阴凉处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降温。如出现高热、昏迷等情况,要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2.对于其他人群,预防中暑,应尽量减少在高温天气里外出,如果必要,也尽量选择在早晚时候出门,外出时做好防晒工作。同时,要多喝水,当感到不适时立即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,立即服用温开水或糖盐水。婴幼儿及儿童应当给予更多更频繁的关注与照顾。
3.日常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,补充水分和维生素。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,又易于消化的食品。当人出汗比较多,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,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,又有利于消化吸收。